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排涝(散文)

无所求 最后编辑于 2023-06-15 08:50:03
2206 7 14

排   涝


无所求


  小时候偶尔进城,发现总要爬几座高桥才到。留下一个印象,就是以为城里的地势,要比农村高不少;农村遭水淹时,城里平安无事。


  没料到,长大离开农村进城后,发现城里越来越经不起一场雨。雨还没有下完,“海景房”已成;不得不为生计上路时,那就是望“洋”兴叹了。


  后来明白了,城市的海拔未必高过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城区规模扩大了,水泥覆盖面扩大了,而城市的上下水道没有同步扩大。豪雨一冲,水无逃路。


  不过常州还算好,“汪洋”海景不多,没成全国性新闻热点。然而每到瓢泼大雨甚而倾盆大雨时,望着门外积水很快有了气势,我就忆起儿时农村排涝的情景。


  老家在平原,河道不多,每年雨季来到,大雨泼个不停,农田就成一片汪洋。低田里的农作物就像失足落水者,在水里手舞足蹈了。


  过去农房是土墙,经不起水泡。所以农家动工建房前,先杠土墩子。看准房基处,得到批准后,开挖旁边的泥土,挑到房基处,堆成大约1米高、不到20米见方的土墩。房子建在土墩上。


  成为常州居民后,女儿小时候,带她到古淹城去玩。当她听完白玉公主的头墩、肚墩、脚墩故事伤心难过时,我告诉她,故事是编的;这3个土墩,是大水淹来时,人们逃生的最后落脚点。


  杠墩开挖泥土处,形成很大的深坑。坑里会很快渗出水来,也就成了该户吃水、用水、洗衣服的池塘。还可以生长菱角,顺便养鱼。一到雨季,池塘便溢满。池塘与低田水位持平,成了一体。


  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一场水灾,农田全淹了,我家的房子倒塌了,向百米远的大伯家求助。我用洗澡盆当作小船,在自己家与大伯家来回,用手划水摆渡,传送用品。


  庄稼需要呼吸,闷在水里,将会颗粒无收。待水位降低,露出田埂后,农民们便加固田埂,补好缺口。然后用三根长柄工具,扎成三脚架,支在田埂里边。用一根绳子,一头扎在粪桶或水桶的底部,另一头系在三脚架上。再用一根绳子,一头扣在桶口,一头抓在手上。手拉绳子,好像让木桶荡秋千。荡到农田一边时,手放低,让木桶低头喝水;然后抬手提高桶口,并把木桶荡到田埂外;再放低桶口,让桶把水吐到田埂外。这就叫农田排涝。


  这种排涝方式的效率,是可想而知的,但另外又有什么办法呢?农民靠天吃饭,希望有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成,就是这个意思。过年过节时,那么多的民俗习惯,沉淀了多少农耕时代种田人的愿景与无奈。


  为了提高排涝能力,农民们冬闲不休闲,男劳力统一去前线挖沟开河。经过许许多多个冬天的集体奋战,纵横河网形成水系。暴雨涝灾时,排水速度加快,庄稼被淹的时间就短了,受损少了,收成有了保障。“人定胜天”,其实胜不了,人类只能遵从自然规律。但口号所表现的气概和魄力,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改天换地”好不好,要看怎么个改换法。


  近两年笔者发现,50后、60后们也在网上打起了口水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究竟好不好?分成两个阵营。说好的一边认为,事实证明承包制解放了生产力,农民一下子吃得饱穿得暖了。说不好的一边认为,是人民公社大集体时开挖了很多沟河,形成了河网排涝系统,保障了旱涝有收;现在单干了,谁去开河挖沟?


  木桶排涝我干过,开河挖沟我干过,效率低下、旱涝不保我经历过,家庭联产承包、农民生活飞升我目睹过。在口水仗中,我站在赞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边,同时承认农业集体化时开河挖沟的巨大功绩。


  城市排涝,似乎不比农村更容易。三脚架不现实,开河挖沟不可行。那就好好建设绿化城市来涵水、森林城市以蓄水、海绵城市可容水吧。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顺其自然者
  • 阿敏
  • 泉水涓涓
  • 竹青
  • 金田
  • 月满西楼
  • 西江月
  • 荷边垂柳
  • 徐长河
  • 常州小城
  • 徐永固.
  • 八月小龙
  • 六塘一柳
  • 风吹云散
发送

7条评论

  • 祝贺在《常州日报》见报
    2023-06-13 18:20:29 0回复
    0
  • 还记得1991年常州“抗洪救灾”的那些事吗?
    2023-06-13 12:11:53 0回复
    0
  • 旱涝都是大问题。
    2023-06-13 09:49:25 0回复
    0
  • 做一个海绵城市~
    2023-06-13 09:32:43 0回复
    0
  • 常州是海绵之城
    2023-06-13 09:26:57 0回复
    0
  • 水桶排涝我见过,水车排涝我干过。
    2023-06-13 09:01:32 0回复
    0
  • 努力建设生态之城
    2023-06-13 08:39:33 0回复
    0
  • 39985
    积分
  • 2839
    博文
  • 10718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