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常言道】权利有“限”,安全有“界”

琴酒 最后编辑于 2023-05-14 09:40:09
1867 2 4

     近年来,智能可视门铃、带监控的智能门锁日益成为守护住宅安全的标配产品,但这些监控设备极有可能收集邻居的隐私信息。近日,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的一起邻里可视门铃纠纷案,引发网络热议。

    一边是对住宅安全的追求,一边是对自身隐私权的维护,两者的出发点都没有错。但进一步说,智能可视门铃是带有存储录像功能的设备,对邻里隐私及其个人信息保护构成防碍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所以,笔者认为,权利应有“限”,安全应有“界”。

      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此案件中,安装用户虽然主观上没有偷窥邻居隐私的恶意,但是其行为影响到了邻居生活,造成了困扰。法律的判决是依据《民法》的正义之举,是对保护个人财产权益和隐私权两者序位的衡量。判决中对个人信息的优先保护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可视门铃是公众安全防范意识增强的产物。近年来,公众对住宅安全的需求日益增长,可视门铃是顺应时代应运而生的高科技产品,很好地保护了个人财产,给人满满的“安全感”。作为一个新事物,每个人对其接受程度和对自身隐私的关注程度不同,造成认知偏差也实属正常。

    安装可视门铃,与邻里的沟通是关键。明确告知邻居门铃安装位置、监控范围,选择合理的安装方式,必要时进行遮挡,这是安装人的义务所在。同时,制造企业也要及时更新换代,创新门铃安装方法,制造出可调整角度的产品,视频存储有效时间也要做出明确的行业规定。只有制造出可靠的产品,产品才能逐渐得到大众的信赖。

   可视化门铃不是智能家居行业的终点。但它在争议中的不断成长终会使这类产品稳步向前发展,更具安全性、更加人性化。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嫳屑男子
  • 西江月
  • 文学院
发送

2条评论

  • 中国人对于隐私的权利追求,并不算高。
    2023-05-14 13:49:17 0回复
    0
  • 建议司法出台一个关于个人隐私范围的补充说明。
    2023-05-14 09:43:28 0回复
    0
  • 147
    积分
  • 7
    博文
  • 33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