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平常语】保障单亲生子的背后:必要的和可能的

徐陆延 最后编辑于 2023-03-21 21:19:42
3627 2 5

近日,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取消生育登记对象是否结婚的限制条件,完善非婚生子女的各项合法权益。这是对单亲生子在程度上的放宽。笔者认为此项提议能够加强对单亲家庭的保障,但在实行过程中也有多点需要注意。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2年全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近61年以来首次出现全年人口负增长的情况,这不得不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青年群体“生育焦虑”成为社会性话题,其一重要的源头就在于“婚姻焦虑”。结婚牵涉到夫妻双方个性习惯、财产分配、乃至家族伦理的多方面问题。负担重、成本高,这使得“恐婚”成为了一句口头禅;不婚而孕更是法律和道德上不能接受的。相关法律条款的放松,能为群众解决“后顾之忧”,这将促使社会风气的转变,是释放生育潜能的可行方法。

关心尊重“单亲妈妈”,能展示法律宽度和温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女性的婚恋观已然发生了诸多变化。将生子权利和婚姻捆绑,实际上是对部分女性权益的剥夺。是同男性组建家庭共同抚养后代,还是保持个人生活,将这一份选择权归还女性,也是一种文明发展的表现。当保障体系健全,为单亲妈妈们提供物质基础,尊重女性的思考和选择,是有效促进妇女思想解放与个性塑造的途径。

当今生活中,非婚生子女依然存在着被“歧视”的现象。父母“出轨”所生的“婚外子”无法落户——父母犯下“重婚罪”,理应受法律制裁,但孩子是无辜的个体,合法权益理应受到尊重和维护。而当非婚生育的逐步合法化,单亲家庭的数量势必会增加,这就要求法律有序跟进,成为这一类孩子成长中的“保护伞”——不仅是落户、上学、就业的保障,还应该呼吁社会层面平等对待、反对歧视,注意舆论上的多维影响。

尊重妇女选择、保障单亲权益,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律应鼓励单亲家庭的普遍化。传统婚姻模式依然是社会的主流形态。父亲、母亲的共同呵护,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有力支撑。女性能够选择个人生活道路,但理性思考和判断是做出选择的前提条件。我们尊重单亲家庭的存在,但也应该分析传统家庭模式受到冲击的原因:民生的改善,舒缓年轻一代紧绷的神经,将是形成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关键一步。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珍珠传奇
  • 文学院
  • 西江月
  • 一休哥
  • 顺其自然者
发送

2条评论

  • 尊重妇女的选择 给予更大的选择权
    2023-03-22 09:03:50 0回复
    0
  • 从实然(事实上的,现实的描述)和应然(应该的,主观期待的)两个层面思考。
    应然层面的论证更具指导性。
    2023-03-22 08:46:22 0回复
    0
  • 184
    积分
  • 8
    博文
  • 53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