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茶楼
收藏本站

常州全国倒数第8!住建交警文明办你们辛苦了!

常小觅 最后编辑于 2022-11-30 16:45:53
3399 3 5

最近,百度地图发布了新一季“百城通勤时耗榜”,在100个主要城市中,常州排名倒数第8,位列第93名,平均单程通勤时耗仅为27分钟。

微信图片_20221130092228.png



开车在城市街道穿行,单程时耗越短,说明交通越畅通。在“时耗榜”上排名越倒数,越说明城市交通管理做得好。


无独有偶,高德地图也于最近发布了《2022Q3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常州交通健康指数为70.16%,位列全国第5位。

微信图片_20221130092335.png

两份榜单,一个从负面、一个从正面,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出了相似结论:常州的城市交通,赞刚咾!


作为一名常州市民,对于常州当前的交通畅通程度,深感欣慰。


十几二十年前,常州可没这么畅通。当时市民有句调侃常州城市交通的话,叫“龙城蛇路”,意指城区街道曲里拐弯又狭又窄,极难通行。


如今,常州外有高架,内有地铁BRT以及共享单车,再加上打通了许多断头路、拓宽了很多街道,穿行在常州市区,真是绿波无阻碍、文明畅通行,好得很!


就算是下雨天“吃几个红灯”,跟其他城市比较起来,常州还是顺畅快捷的。一堵个把钟头,甚至全城交通瘫痪的事情,在常州极其罕见。


为什么常州没有其他城市那么堵,常州又是怎样建设“不堵之城”的?常小觅试着给您说道说道。



01

强规划,

公共交通的演变轨迹



上班赚钱,下班休闲。每个城市居民的生活,都离不开通勤。要是在路上耽搁太多时间,想必都会“堵心”。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汽车数量几何级增长,交通拥堵、出行难和停车难成为普遍的“城市病”。


常州面临同样的问题。最新数据显示,常州人口密度1224人/每平方公里,排在全国第19位,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高达2142人/平方公里;机动车保有量超166万辆、驾驶员224万人。也就是说,平均不到3个常州人中,就有1个驾驶员。由此可见,“繁忙”的常州,交通压力非常大。


要提高通勤速度,重在发展公共交通。近年来,常州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快速公交、轨道交通配套建设紧锣密鼓跟上,客观上促进了交通功能的大幅提升。


常州地铁从无到有,从单线运营进阶双线运营,迈入“换乘时代”。2019年9月21日,“红小梦”横空出世,贯通南北。2021年6月28日,“蓝精灵”一路穿梭,连接东西。

常州地铁2.jpg


南北、东西两条地铁干线,明显缓解了常州城区地面交通压力。以小觅的观察,南向北的列车,在过了科教城后,人就慢慢多起来,北向南的客流,则大多分布在常州北站以南。


尽管和BRT走向类似,但1号线的线位仍然非常好,两者衔接融合得不错,打通了接驳最后1公里。整条线路,串联起了河海大学和常州科教城众多高校,也把环球港,武进万达和奥体中心等购物文娱设施连线成片。

常州地铁1号线线路.jpg

如果说轨道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那么公交就是绿色出行体系的主体。


快速公交(BRT)是常州引以为豪的一件“作品”。常小觅记忆犹新的是,快速公交2008年建成,常州一下子在全国闻名。B1路从武进区到新北区,全长29.5公里,单次一个多小时,非常方便。如今,BRT已经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基本覆盖行政中心、重点学校、主要医院、商业中心、公园景点等客流集聚点。

常州BRT41.jpg




今年5月,常金直达普惠公交——88路正式开通,市民盼了7年之久的常州、金坛公交一体化圆梦。88路,也成了常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

5月28日上午,88路公交首次发车.jpg



快,是肯定的。常小觅的朋友老王,以前在上海工作,现在全家搬回了常州,每天不必奔波在路上,是让他最满意的事。“上海的堵车是让人感到绝望的,一眼望不到头的车流一动不动。现在搬回来,就不用浪费时间在路上了。”



02

大基建,

快速路网构架不断完善



纵横天与地,突破南与北。通达江与海,融合城与乡。


如果回到十几年前,我们会认为高架是一个城市的外沿所在,也就是人们口中的“乡下地方”。而站在今天,随着城市框架大幅拉开,高架环线已经被定义为城市中环。


常州快速路网的整体规划,从“三纵三横”到现在“七横八纵三环”,十年光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拿“三环”中的“中环”举例,由龙城大道高架及隧道、青洋路高架、长虹路高架、龙江路高架组成,全长42公里



微信图片_20220930151929.jpg



以前有人不理解,甚至在网上非议:为什么要搞得“这么大”?跨越时光,时至今日,恰恰是这42公里打通了各个关节。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可以说,这“42公里中环”产生的经济文化效应,早已超越了基建本身。随之而来的,是常州大幅拉开的城市框架,各大片区的更新加速,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


回归正题。在治理高架早晚高峰易堵方面,常州因地制宜打出了一套特色“组合拳”:绿波控制、地面分流、匝道定时管控和“黄实线+白虚线”、“交替通行”。

高架.jpg

▲统计显示,常州高架日均流量68万辆车


限于篇幅,常小觅简短说明。


绿波控制:主要原理通俗来讲就是打绿灯时间差,以“上桥提速、下桥增效、地面畅通”为目标。


“黄实线+白虚线”:高架路上下匝路段实行“虚实线”管理,可以方便驾驶人提前预判,准确选择车道,显著提升平均车速。


匝道定时管控:管控时间一般为5分钟一次,5分钟不能缓解的,延长至10分钟,一般不超过15分钟。2021年度常州高架匝道共管控2179小时,龙城高架青龙东向西、龙江高架汉江北向南、龙江高架中吴北向南、龙江高架飞龙北向南上匝道为高峰时段定时管控点(1小时),管控时间相对较长。

前一阵子,青洋快速路二期工程通车(滆湖路—武进大道)在朋友圈刷屏。虽然这条路只有6.7公里长,但却给常州带来一条南北向的大通道。双向6车道,时速80-100公里,不设红绿灯,通行效率一下子就提升了一个档次。来往市区和太湖湾的市民,车程可以压缩到半小时

青洋路快速路全线通车.jpg




▲青洋路快速化二期工程通车


作为大城市*,常州交通飞速发展,较好地融入了长三角中心城市“2小时交通圈”。路网构架不断完善,交通秩序持续改观,已经成为全国畅通工程典范。居住在这样一座“不堵城市”,上下班当然很少“心塞”。


*注:2022年10月,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显示,中国共有105个大城市,包括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14个Ⅰ型大城市以及70个Ⅱ型大城市。常州市常住人口527.8万,城区人口308.8万,属Ⅰ型大城市。



03

精优化,

智慧治堵“四两拨千斤”



《庄子·知北游》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东郭子问:“道在何处?”庄子答曰:“在蚂蚁洞中,在稗草堆里,在砖瓦碎石间。”


庄子之意,在于告诉东郭先生,道(事物的规律与本质)并不虚空地停留在高大上的地方,而要到平凡普通的日常事物中去寻求。


非唯治大国若烹小鲜,在城市交通治理的过程中,常州也将目光投注于细微处。


常州中心城区有各类学校30余所,大型医院5家,早晚高峰学校、医院周边时段性、路段性交通拥堵尤为突出。面对朝九晚五“潮汐堵”、逢年过节“景区堵”、难接难送“就学堵”,常州以城市堵点为突破,巧用“绣花功夫”打造不堵之城——

局前街.jpg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如果上下班高峰期在常州街头观察,你会发现,红绿灯的时长是一直在变化的。比如晋陵路与吊桥路交叉口,东西、南北方向的流量不一样。如果要调整红绿灯,哪个方向的红灯更长,哪边的换行时间更短,皆是学问。这些经验,都藏在路口执勤的交警脑子里,依靠年岁的积累,他们形成了自己的调控心得

常州交警2.jpg


交通治理,三分在路上,七分在路外。2021年以来,常州交警出台《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加强医院堵点治理,系统治理市一院门前交通拥堵,创新推出“只进不出”“潮汐车道”“即停即走”等治堵措施,收效明显。制定市二院周边交通治理方案,优化周线巷、鲜鱼巷交通组织。先后完成长江路飞龙路口、龙城大道通江路口等7处堵点“微改造”。据高德大数据监测,局前街、晋陵路等周边道路早高峰交通拥堵指数下降26.2%,平均车速提升31.6%。



常州市公安局大数据交通指挥中心大厅.jpg

▲常州市公安局大数据交通指挥中心



学生上学、放学时段,接送孩子的汽车与电动车、行人混行,道路时常陷入“肠梗阻”。为此,常州建成启用13家学校地下接送中心,实现安全接送、错时共享,接送学生时间由8分钟压缩到3分钟

开学首日,市一中地下接送中心井然有序.png



“一个孩子一辆私家车接送,一辆校车相当于50辆私家车。”常州交警会同教育、交通、公交公司、校车公司,推行专线校车和定制学生公交专线服务,纾解拥堵局面。


“办事十分钟,停车一小时”。针对长期困扰市民的“停车难”问题,2021年,常州在全省率先突破临街建筑退红线区域停车管理“禁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9660个,对奥体中心北侧道板等14个退红线区域改造,设置停车泊位1835个。

清潭新村五羊地块停车场.jpg

▲清潭新村五羊地块停车场


在常州,通江中路龙锦路、延陵路晋陵路等50个主要路口的交通信号是自适应控制的。这套系统通过检测器将数据实时传到上位机,实时产生最佳绿灯配时方案,并付诸实施,可以使一段时间内车辆放行最大,或者使其它交通控制评价指标如延误、停车次数等最小。正如本文开头所说,常州交通健康指数位列全国第5位,而这套自适应控制系统,就是最好的助手之一。



04

提能级,

绿色文明之城再彰显



城市的交通环境就好比城市名片。要擦亮这张名片,最终落脚点在全体市民。安全、文明、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需要每个交通参与者的努力。


2021年全省道路交通秩序暗访测评报告显示,常州在非机动车遵守交通信号灯、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规范佩戴头盔、汽车安全带使用率等方面均位列全省第一


文明之城,再度彰显。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已经成为常州驾驶员的下意识之举。绿色出行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


“百年学府路”罗汉路和“最美林荫路”红梅路成为市民绿色出行的“网红”路;

罗汉路.jpg


地铁1、2号线沿线300米内公交线路和公共自行车站点衔接率达到100%;


常州在省内率先开展有桩公共自行车试点项目,目前已建站点2286个,投放车辆近4.5万辆,高峰日均骑行突破10万人次……



永安行(有桩公共自行车).jpg



在常州持续开展的文明交通专项整治行动中,常州市建设文明城市指挥部办公室针对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干部职工出现的不文明交通行为,开出并送达“文明交通建议书”。建议书指出:


当前,全市上下正合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文明单位要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中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教育督促本单位干部职工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争做“拒绝‘两不一乱’示范单位”,争当“安全文明交通代言人”,同心协力共创安全文明交通。


在常州,街头随处可见身穿“红马甲”、手持小旗的志愿者,他们每周一到周五的高峰时段(3小时)都会出现在各个路口,协助交警和协管员宣传交通文明,劝阻交通违法行为,维护道路交通秩序。这支成立于2014年的志愿者队伍,由身体状况良好的退休人员、低保人员组成。这也是我市首次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现志愿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常态化的重要举措。为了明确作为一名文明交通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市文明办还相继制定了《常州市文明交通志愿者工作规范》和《常州市文明交通志愿者考核办法》。在细微处用力,以问题为导向在服务中创新,常州的文明交通建设,实现了市民参与,市民受益

微信图片_20221130115343.jpg

交通治堵并非只是路面工程,而是社会管理的一部分,通过交通治理引领社会管理转型升级,可以说,常州的交通治理体现了高效的社会治理水平。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伴随着常州从治“机动车堵”,到全面提升市民出行效率、出行品质而来的,是整个城市能级多维度的跃迁,以此助力“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建设。

微信图片_20220930145521.jpg



当然,深化城市交通畅行,人人有责、人人尽责,需要各方参与,你有什么治理交通拥堵的好意见,欢迎在留言区评论。


来源 | 觅渡新语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陆吾
  • 月满西楼
  • 顺其自然者
  • 徐永固
发送

3条评论

  • 好文章。
    2022-12-05 10:46:49 0回复
    0
  • 赞刚咾
    2022-12-01 16:36:23 0回复
    0
  • 比比周边城市,常州走在了前面。
    2022-12-01 09:33:19 0回复
    0
  • 7140
    积分
  • 479
    博文
  • 1979
    被赞

个人介绍

中国常州网品牌栏目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