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茶楼
收藏本站

人人“时时放心不下” 打造本质安全城市

老虎不哭 最后编辑于 2022-06-14 10:50:10
3198 2 5

5月24日,我市武进区因燃气使用不当引起爆炸,发生一起1死5伤的事故;5月30日,我市新北区一车灯厂发生火宅,3死1失联;6月7日横林一化工厂发生火宅……原来,安全事故离我们并不遥远!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担当作为,求真务实,防止各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确实,因为疫情影响,当前社会经济受到了较大影响,稳定经济是当前重中之重,各方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都开足马力全力冲刺经济建设,但我们更要知道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安全这个压舱石、保障线!各级各类管理部门、相关责任单位及我们个人都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努力防范安全事故,打造本质安全城市。

本质安全,源于航空领域,后来泛指生产生活过程中人、物、系统、制度等诸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恒久型安全目标。

今年6月是第21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是“遵守安全生产法 当好第一责任人”。这正切本质安全的肯綮,不管是房屋安全、电气安全等生活安全,还是设备安全、操作安全等生产安全,我们各部门、各行业、每个人都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每个人对待安全都要“时时放心不下”“事事落实到位”。

时时放心不下,全面提高本质安全思维。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时时放心不下”,体现的是一份危机感、责任感、底线意识。首先是各级政府部门、职能单位要居安思危,要进一步树立安全是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内在要求。当然,安全更是我们每个个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有责任保护自身的安全,更有义务保护他人的安全。只有社会各方都坚持警钟长鸣,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以强烈的安全意识作保证,时刻牢记那些用鲜血甚至生命换来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才能不蹈覆辙,才能避免无谓的牺牲,才能保护个体及家庭的幸福,才能真正加快城市高质量发展。

时时放心不下,全面排除本质安全隐患。本质安全的关键在“物”,只有通过对各类设备、设施等物件实施状态检修和日常的精心维护,通过对制度、预案的充分执行和完善,才能确保“物”的可控在控,实现本质安全。今年我市已开展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行动,基本完成全市既有建筑安全专项排查,即将开展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大检查、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等,努力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和亡羊补牢等被动做法,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方法,开展各行业定期检查,重点行业重点检查。努力在全天候、全方位的城市体检基础上,通过“春风行动”“亮剑行动”等对发现的问题逐一销号,形成闭环,人人关注,从源头上积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确保城市安全运转。

时时放心不下,全面建设本质安全体系。城市安全发展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全局,我们应该结合城市建设规划完善城市安全发展顶层设计,科学制定远景目标纲领及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安全生产规划等专项规划,构建城市本质安全体系,切实压实压紧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企业主体责任、个人岗位责任。除了健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建设城市“免疫系统”外,还要进一步强化联防联控机制和应急保障体系。一方面要制定重大安全风险联防联控、安全生产信用管理、失信联合惩戒、投诉举报调查处理等跨部门、跨行业的联动机制,结合疫情防控等工作契机,各级各部门多措并举、主动作为,各方、人人主动合力,精准化解城市安全的沉疴痼疾。另一方面要持续规范应急救援保障,形成“1+N”的应急预案体系,从平台架构、队伍建设、物质保障等多方面,构建自身应急保障为主、社会救援帮助为辅的应急救援机制。整体打造符合常州城市特点的本质安全体系。

5月31日市委书记陈金虎督查安全生产时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确保我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市长盛蕾在《常州日报》6月1日头版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强化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和必然要求。”打造本质安全是永恒的工作,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各方每人都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态度,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全力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城市安全水平,为城市社会经济向好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与良好环境。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竹青
  • 早春新柳
  • 西江月
  • 陆吾
  • 敬天爱人01
发送

2条评论

  • 安全第一
    2022-06-14 10:55:53 0回复
    0
  • 1411
    积分
  • 580
    博文
  • 333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