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中国文学史话【7】

陈平 最后编辑于 2022-05-12 18:37:09
2609 3 4

微信图片_20220512172952.jpg

中国文学史话自编课程  【7】

          陈平

              第五课

      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形成和建设 -

本课重点

1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形成和建设起着巨大的作用

2,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影响

3、道两家的思想体系互为补充

【一】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形成和建设起着巨大的作用

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一。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形成和建设起着巨大的作用:

①容易引起具体意象。由于汉字具有表意性特征,其自身排列有时就会引起某种具体的意象。例如骈文,就大量运用同形旁的字。中国文字的象征表意特征造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

       ②汉字一般为单文独义、一字一音,这就使中国诗歌的音节变化有了一整套独特的谨严的格律,并且在外观上构成整齐对称的形式美。

③汉语有四声,诗人们利用汉语言的这种特性,写诗时注意字声安排,于是近体诗五言律诗绝句七言律诗、绝句)、词、散曲等诗歌体应运而生,并统领诗坛达千年之久。诗歌充分利用四声变化,造成了节奏鲜明、抑扬顿挫的艺术效果。

④文言文作为特殊的书面语言,可与日常用语长期分离而保持官方语言的地位,这就发生了文学在文言和白话两个不同的轨道上运行、内容与形式皆有巨大的差异的现象。中国文学,除了因为汉文字语言具有自己的特征以外,汉语言文字还具有它自己的独特文学观念体系。这种观念体系受中国传统的思想体系所支配,其思想渊源在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

【二】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中国的民族性格和文化思想。

其一,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为核心的入世思想;

其二,是以“仁、义、礼、智、信”为标准的道德观念;

其三,是以“天、地、君、亲、师”为次序的伦理观念;

其四,是以“允执其中”(《论语》)为规范的中庸哲学。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诗文以教化为功用的中国文学在内容上偏重于政治主题和伦理道德主题。将文学视为政治的附庸和说教的倾向一直被当作一种无可非议的倾向。君臣的遇合、民生的苦乐、宦海的浮沉、战争的胜败、国家的兴亡、人生的聚散、纲常的序乱、伦理的向背等,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主旋律,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还是戏曲,概莫能外。儒家的入世哲学和教化观念,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政治热情、进取精神和社会使命感,但同时也抑制了自我情欲的释放,自由个性的迸发和自我意识的开掘,尤其是“ 存天理 、灭人欲 ”的理学观念,使文学蒙上了理性主义的烟霭 。上述内容 特 点并行的是“中庸”美学追求 。中国文学讲求中和之美 ,“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一般不把情感表达得过分热烈。中国旧体诗大都感情节制,思想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同样表现出浓厚的理性主义色彩。

【三】、道两家的思想体系互为补充

在中国思想史上,、道两家的思想体系是互为补充的,儒、道、释3家也常常合流 。儒家 、道家 、佛教思想有相异和对立的一面,又分别给予中国文学以不同侧面的影响。所谓“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儒家继承的是兼善精神,道家则本着“无为”之旨,发展了独善思想。在中国文人身上,积极入世和消极避世思想往往交织在一起,彼此消长。在文学作品中,这种现象有着鲜明的表现。如果说“兼善天下”与“独善其身”是古代士大夫的互补的人生趋向,那么,慷慨悲歌与愤世嫉俗,则成为古代知识分子常有的心理状态和艺术意念。虽然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学总体风格的影响占着主导的方面,但老庄哲学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这种影响有两个方面:“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观点揭示了艺术中虚和实、无和有的辩证法,指出“有生于无”。对于形成中国文学含蓄精练的艺术表现形态上的特点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陈平
  • 泉水涓涓
  • 西江月
  • 顺其自然者
发送

3条评论

  • 顺其自然者
    2022-05-13 10:39:49 0回复
    0
  • 西江月
    2022-05-13 10:39:20 0回复
    0
  • 泉水涓涓
    2022-05-13 10:39:02 0回复
    0
  • 20126
    积分
  • 3557
    博文
  • 5374
    被赞

个人介绍

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清凉书院书画名家专委会会长。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