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媒介即人的延伸

番茄茉莉 最后编辑于 2021-12-31 18:44:00
4855 0 7

媒介即人的延伸

“媒介即人的延伸”,麦克卢汉在他的传播学名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指出,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如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他老人家没有料到的是,新兴的网络社交媒体全面超越了以往任何一种媒介,对人的感觉和感官的的延伸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手机俨然像是长在人身上的一个器官了。我们一般认为常用社交媒体可以排解孤独,融入社交圈,减少抑郁症的风险。但近日哈佛大学等名校的一项研究表明:常用社交媒体可能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在儿童和青年群体中尤为明显。

不可否认,网络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聊天软件QQ,微信,微博等,视频软件抖音,快手,B站等。据统计,一个人平均每天查看手机达到110次,点击手机高达2000 次。笔者认为,对于心智不健全的儿童和处于激烈竞争内卷状态下的青年人而言,常用社交媒体确实会增加使用者患抑郁症的风险。

首先,新兴社交媒介的使用会改变人的感觉平衡状态,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反应方式相应发生改变。网上是社交牛逼症的人在生活中往往是社交恐惧症患者。社交媒体让内心的想法有了释放的天地,但同时也关闭了与他人在现实生活中交往的大门。年轻一代过多依赖社交媒体,导致真实社交缺失,情感上的共情能力退化。

其次,人淹没在海量信息中无法自拔。大数据的精准推送像是精神鸦片,新闻层出不穷,信息铺天盖地,短视频一个接一个无限下拉……人是意义的动物,这样浑浑噩噩地度过一天后,人的孤独空虚感油然而生。各种社交app充斥着过多攀比和过激言论,容易导致焦虑不安等情绪。伴随着网易云音乐里沮丧的歌曲,负面情绪不由浮现,就很容易使人emo(Emo全称Emotional Hardcore,是情绪硬核的意思,网络语境中常用来表示丧的,忧郁的,伤感的感情。)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人不抑郁才怪。

社交媒体的使用与儿童、青年群体抑郁症之间的关联值得警惕。呼吁青少年限制社交媒体的使用时间。放下手机,毕竟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代替整个真实的生活。拒绝网络emo,拥抱真实社交,在现实世界中寻找自我存在的价值,获得更多积极情绪。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文学院
  • 人参果
  • 番茄茉莉
  • 陈之
  • 西江月
  • 阿梅
  • 微微
发送

0条评论

  • 1219
    积分
  • 38
    博文
  • 301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