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常言道 2021年6月22日-2021年6月26日新话题

常言道 最后编辑于 2021-06-22 14:33:34
6064 8 6

近日,“打听同事工资被开除了”这一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这位“打听者”自述在办公场所询问同事工资,结果,没等到同事正面回复,等来的却是公司HR关于辞退和“赔偿什么的正常给”的通知。据报道,有媒体就“你会打听同事工资吗”发起网上投票,结果显示,表示“会打听”的人占多数。问一下同事的工资就开除,你会觉得委屈吗?这是把“密薪制”玩坏了吗?大家一起来说说吧!请注意,每周六晚截稿) 

 

2021年,《文笔塔·观点》版每周二出版

 

6月22日常言道刊发名单:

也有人说、泉水涓涓、漱流

 

A0520210622C.jpg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富贵吉祥
  • 张秋生
  • 冯鹤鸣
  • 顺其自然者
  • 无所求
发送

8条评论

  • 763
    “密薪制”不能突破法律底线
    打听同事工资被开除企业实施密薪制,可能是为了充分发挥纵向层面的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价值。同时,防止员工进行横向攀比和相互猜忌,也简化了企业管理上的繁琐现象,使企业在用人上有更多自主权,通过一人一薪制,使员工与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
    但公开薪酬也好,实施密薪制也罢,首要的一条就是不能违反法律规定,即使是企业自己制订的内部规定和合同要求,也应该在法律规范的要求之内。而打听一下同事工资被开除,不仅不合情理,更是突破了法律的底线,是不折不扣的违法之举。
    现实生活中,一般人对工资薪酬收入,都有一种本能的打听爱好,尽管有对男的不打听收入,对女的不打听年龄的告诫,但依然有一些人乐此不疲,津津乐道。因此,一些企业甚至将打听他人工资作为一种企业负面条款作出规定,也就发生了打听一下同事工资被开除的极端情况发生。
    其实对企业来说,密薪制也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已,是建立在所有员工都为自己工资保密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有人愿意向他人公开自己的薪酬,也是自己的合法权利,同样,打听他人的薪酬,也是一种合法权利,至于他人愿意不愿意告诉他,则是另外一回事。对于企业来说,以打听同事工资作为开除的条件,就彰显了企业的霸气,彰显了企业没有格局的小气之举,也是对员工正常行为权利的侵犯。法无禁止皆可为,打听了一下同事的工资,有多大的事情,是多大的错误,又违反了什么法规,以至于要付出失业的代价?让人匪夷所思。
    “密薪制”不能突破法律底线,应该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以人为本、以法为本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更好更持久。
    2021-06-26 22:09:12 0回复
    0
  • 密薪制的前提是公开的薪酬体系与考核制度
    大部分人踏入工作岗位时,用人单位都会提醒员工不要打听同事的工资,这也几乎是所有用人单位工作手册上的常规内容。对于有标准作业流程、工作成果可以量化的岗位来说,密薪制度存在的意义不大,因为员工之间可以根据工作产出推算出彼此的薪酬差距,公开的薪酬反而可以激发良性竞争,提高产能。而对于工作流程非标准化,工作成果无法量化考核的岗位,或者特殊人才引进等特殊情况下,密薪制度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有效的保护员工隐私,防止员工相互攀比、相互猜忌,影响团队凝聚力,从而给用人单位带来不好的影响。
    但不论密薪制度是否执行,薪酬体系与考核标准必须是公正公平与公开,这也是密薪制度执行的大前提。完善的、公开的薪酬体系与考核标准,可以有效地保护员工利益,也可以有效地防止用人单位管理者以个人好恶为前提去判定员工薪酬高低。
    打探他人工资违反密薪制要求,炫耀个人所获高薪酬的行为同样也违反了这一制度,同样有可能给用人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比如不知从哪年开始,到年底网络上总会出现关于讨论年终奖高低的帖子,也可以看到一些用人单位领导在堆积如山的百元大钞前挨个给员工发放年终奖的视频。对于用人单位而言,这样的行为是出于对公司实力及企业形象的正面考虑,但这样的行为并不可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能一边用敲锣打鼓发钱的喜庆场面给公司做正面宣传,一边又开除打探员工工资的人。所以,用人单位可以用密薪制约束员工,法律也应该出台相应政策去约束那些用财帛为卖点做宣传的用人单位。
    总而言之,不论用人单位密薪制度执行与否,我们都应保护薪酬在内的个人隐私不受窥探。要从自身做起,不打探他人工资高低,并且合理拒绝他人的窥探,也不主动炫耀。
    2021-06-26 20:05:09 0回复
    0
  • 用好“密薪制”,法则要普及
    半部堂
    密薪制的全称叫秘密工资制,其实质是指用工单位在给职工发放工资时,所采用的一种保密制度,也叫谈判工资制。
    它起源于西方,在西方文化的背景下,个人隐私要保护,这也是对人权的尊重。个人收入的多少通常反映了一个人能力的强弱,也是个人事业成败的标志,一个人收入越高,往往说明他事业上的成就越大,反之就说明他的能力差或事业上没有骄人的成绩。同时,西方社会又是一个贫富悬殊,嫌贫爱富的社会。穷人的冷眼受歧视,鉴于此西方人非常注重个人财产和收入情况的保密,并当作个人隐私“加密”。因此,有了密薪制。
    这种秘薪制的好处是避免了员工之间的相互攀比,其次,增强了核心员工的积极性。其缺点是增强了暗箱操作的机会,使员工对工资公平性产生了怀疑,再加上人们普遍具有的好奇心,所以打听同事工资成了大多数人的行为。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和用人单位,尤其是民营企业通常实行秘薪制。这种制度与西方接轨,带来好处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期文化背景的差异。
    因此 要用好“密薪制”,首先企业或公司要对员工进行普及宣传工作,达成共识。要提前制定出相应的规则让员工知晓,否则,一旦出现打听同事工资就被辞退的现象,员工就会觉得委屈,也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企业也要意识到毕竟文化背景不同,要让员工有个适应的过程,不要采取过激的“休克疗法”。
    其次,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时代,员工也要与时俱进,降低直至消除中国传统文化中好奇攀比,怀疑不公平对待的心理,更加尊重别人的隐私,保护人们的隐私权。
    2021-06-25 11:00:03 0回复
    0
  • “打听”不违法 开除据不足

    个人利益总是人们最关心的事,特别是在职场上,谁的工资多,谁的工资少,大家都很关心,有的人有时也爱打听。近日,“打听同事工资被开除了”这一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

    现在许多企业在管理体系里,要求员工不互相打听工资,将薪酬保密列入员工行为守则,并写入劳动合同。网上报道的这位“打听者”,是互联网公司一名员工,5月份以来加班比较多,也拿到了不少加班费。因有同事与其加班差不多,也就随便问对方拿了多少钱,同事未作正面回答。公司则以打听同事工资是违反了公司制度而予辞退。笔者认为,巜劳动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打听者”是员工个人之间随便问一下,没有问出个所以然,也未强求要他回答,根本谈不上“严重违反”,也没有给公司造成什么损害。因而,以此为由开除员工显然无法律依据,是企业任性的一种做法。

    作为一个企业,为加强管理,制定必要的薪酬管理制度是可以理解的。《劳动法》虽然明确规定“同工同酬”,但由于同岗位劳动者个体差异、工作能力及完成任务的质量并非完全一样,企业根据劳动者给公司创造的价值,在工资分配上有一定差距是合理的。同时企业还会出现因企业发展需要,新招聘的员工的工资,高于老员工的工资等情况。如果工资完全公开化,企业会出现员工不是谈工作而是比工资,议论纷纷、人心涣散的情况。因而笔者认为,企业薪酬保密制度对企业稳定与发展,及保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薪酬关系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因而在实施“密薪制”过程中,企业应做好如下工作:其一、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晋升与支付制度,满足员工对自己劳动所得的知情权;其二、薪酬保密制度应经企业工会或职工代表会通过,并使每个员工都知晓;其三、薪酬保密制度应有明确的实施细则,对违规员工处罚不应越法律红线。另外,笔者认为,工资是个人隐私,对每个人都很敏感,不要随便打听,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是非。

    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决定成败。企业在实行“秘薪制”过程中,应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依法行事,企业才能聚集人心,得到更好发展。
    2021-06-24 15:35:21 0回复
    1
  • “密薪制”如何让“同工同酬”安身

    殷禹士

      既然“你会打听同事工资吗”的网上投票结果显示“会打听”的人占多数,那么“打听同事工资”的念头便不尽荒谬。多数情况下,想知道同事的工资无非是比较一下自己,估摸自己是否被老板坑了、骗了、欺了?毕竟“柿子拣软的捏”不是空穴来风。对于劳动者来说,是否公平公正、同工同酬,比报酬多少更加影响心理平衡和情绪涨落。《劳动法》第46条规定“同工同酬”,是对我国落实“按劳分配”制度的法律保障,以防范或限制企业对员工在同等条件下可能实行的不公平差别待遇。

      可是,“密薪制”能让“同工同酬”“按劳分配”安身立命么?所谓密薪制,就是指企业劳动者的薪酬都是保密的,工资单不公开,相互不得询问。请问,如果一个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只知道自己的薪酬,那他们怎么知道企业是“按劳分配”的?又怎么知道法律赋予自己的“同工同酬”权利没被侵犯?没有薪酬公开制度,让切身利益的劳动者和工会组织参与公共监督或评议,难道能靠老板的良心道德来保障劳动者的“同工同酬”权利兑现和国家的“按劳分配”制度落地么?

      当然,人性的弱点和偏见,常会诱导人们高估自己的能力、付出和贡献,常以为自己所得报酬少了,与付出不相称。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公开员工薪酬,任其互相比较,会引起很多员工心起波澜,引发公司舆情骚动、人心浮动。要让所有员工对自己所得薪酬口服心服,也非易事。“密薪制”显然可让老板省心省事,让企业降低管理成本。现有国家法律,也没要求公开员工薪酬或禁止密薪制。猎聘发布《职场人对薪酬保密制与薪酬公开制的支持度调研报告》显示,超八成职场人表示所在公司实行了薪酬保密机制。

      从依法治国层面看,如何保障按劳分配制度落实落细,如何平衡企业管理成本和劳动者同工同酬权利,法律依旧任重道远。
    2021-06-24 08:34:09 0回复
    0
  • 资本家的嘴脸 下三流的手段

    近日,“打听同事工资被开除了”这一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让人费解。因为,开除是对违法乱纪职工作出的一种最严厉的行政处分形式, 这位被开除的职工是因为“打听同事工资”而被开除的,很显然,“打听同事工资”不是违法乱纪,更没有到被开除的地步。

    我国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工人是企业的主人,在企业享有法定的权利和义务,工人犯了错误要给予处分必须经领导集体研究,由工人代表大会通过。可是自从改制以来,许多企业一夜之间成了私有财产,老板成了“主人”,工人成了被老板随便使用的工具。老板和工人处于对立的状况,任何事情老板说了算,工人稍微不随自己的心意就破口大骂,动不动就克扣工资。你能做的就只有服从,除了服从还是服从。如不服从,就辞退甚至开除,一副资本家的嘴脸暴露无遗。

    开除的理由是为了“打听同事的工资”,这非常荒唐。过去,单位里工资是公开透明的,自从改换门庭以来,这工资成了老板手中的秘密武器。他们暗箱操作,搞一套见不得人的勾当,害怕工人相互打听工资会暴露真相,所以就无视法律法规,用下三流的手段直接把你开除,杀鸡儆猴。
    2021-06-23 15:48:38 0回复
    0
  • 不要问多少钱,得先让自己值钱。
    2021-06-23 08:12:15 0回复
    0
  • 问别人工资,一定都会如实告诉你么?薪资的计算有一个规则,奖金、股权等等才是灵活的部分,双向选择,纠结个啥。
    2021-06-22 19:49:35 0回复
    0
  • 6538
    积分
  • 184
    博文
  • 1248
    被赞

个人介绍

平常语(原常言道)栏目沿用“常州三人谈”和“博客周话题”的采编风格,每周在报纸版面及常州网博客发布话题,刊发围绕该话题从不同视角撰写的评论文章,面向社会各界征集稿件。欢迎某一领域有专长的研究者、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评论爱好者等赐稿,请勿一稿多投。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